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是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的儿科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国立图书馆MEDLINE,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俄罗斯文摘杂志 (AJ) 等国际著名的检索系统收录。本刊从2009年起改为月刊,每月 15 日出版,每期 80 页,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内容以儿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并重,反映我国当代儿科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最新动态。辟有英文论著、中文论著(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儿童保健、疑难病研究)、临床经验、病例讨论、病例报告、社区医师园地、专家讲座、综述等栏目。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儿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者。中国标准刊号:ISSN l008-8830,CN 43-1301/R。欢迎全国各高等医学院校,各省、市、自治区、县医院和基层医疗单位,各级图书馆(室)、科技情报研究所及广大医务人员和医学科技人员订阅。每期定价12元,全年144元。邮发代号:42-188。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订阅或直接来函与本刊编辑部联系订阅。向本刊投稿一律通过网上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免审稿费,审稿周期短(4~8周)。投稿网址:http:// www.cjcp.org联系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邮编:410008电话:0731-4327402;传真:0731-4327922;Email:ddek@vip.163.com                

中医揭秘:从药罐到神针的传奇

时间:2025-02-10 17:59:39

在这个时代,中医和西医如同两条河流,各自流淌着独特的智慧与力量。我作为一名中医医生,站在这交汇点上,既感受到了传统医学的深厚底蕴,也见证了现代科技对医学领域的深刻影响。今天,我想通过自己的故事,带大家走进中医的世界,感受它的魅力与价值。

我的名字叫做李明华,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已有三十余年。记得初入医门时,师傅常说:“中医之道,在于调和阴阳,顺应自然。”那时的我,对此只是一知半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体会到了这句话背后的深意。

在我刚开始行医的日子里,遇到了一位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张先生。他尝试过多种西药治疗,但症状总是反复。来到我这里时,他显得疲惫而无奈。经过详细的诊断后,我发现他的胃病并非单纯的器质性问题,而是长期的精神压力和不规律的生活习惯所致。于是,我为他制定了一套综合调理方案:除了使用中药外,还建议他调整作息时间,并进行适量的身体锻炼。几个月后,张先生的病情有了明显改善。他告诉我:“是您让我重新找回了健康的信心。”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中医的责任重大。

还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女孩小丽因为痛经找到了我。她面色苍白,痛苦不堪。在仔细询问了她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后,我发现她平时爱吃冷饮、熬夜,这些都是导致宫寒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情况,我没有立即给她开药方,而是先从改变生活方式入手——建议她减少生冷食物的摄入,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并且坚持每天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配合服用一些温经散寒的中药。一个月后再次见到小丽时,她高兴地对我说:“现在感觉好多了!”看着小丽脸上的笑容,我知道我的选择是对的。

这些年来,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每当看到患者康复后的笑脸,我都会感到无比欣慰。但我也清楚认识到,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健康的期待越来越高,对于医疗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如何将传统中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是我们每一个从业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认可,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比如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取有效成分制成中成药;或者借助大数据分析来优化处方配伍等方法都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服务效率。这不仅体现了中医与时俱进的特点,也为更多患者带来了福音。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部分人对中医存在偏见;市场上存在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以及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依然突出。面对挑战,我们应当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加强行业自律,提升服务质量;同时也要加强科普宣传力度,让更多人正确理解并接受中医文化。

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工作者,我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探索创新之路,努力推动中西医融合发展,为维护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