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是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的儿科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国立图书馆MEDLINE,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俄罗斯文摘杂志 (AJ) 等国际著名的检索系统收录。本刊从2009年起改为月刊,每月 15 日出版,每期 80 页,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内容以儿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并重,反映我国当代儿科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最新动态。辟有英文论著、中文论著(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儿童保健、疑难病研究)、临床经验、病例讨论、病例报告、社区医师园地、专家讲座、综述等栏目。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儿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者。中国标准刊号:ISSN l008-8830,CN 43-1301/R。欢迎全国各高等医学院校,各省、市、自治区、县医院和基层医疗单位,各级图书馆(室)、科技情报研究所及广大医务人员和医学科技人员订阅。每期定价12元,全年144元。邮发代号:42-188。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订阅或直接来函与本刊编辑部联系订阅。向本刊投稿一律通过网上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免审稿费,审稿周期短(4~8周)。投稿网址:http:// www.cjcp.org联系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邮编:410008电话:0731-4327402;传真:0731-4327922;Email:ddek@vip.163.com
夏日防蚊神器!中药香囊守护全家
时间:2025-08-05 15:05:09
在炎炎夏日,蚊虫滋扰成为许多人挥之不去的烦恼。传统化学驱蚊产品虽见效快,却难免让人担忧其安全性。而一款融合千年智慧的中药香囊,正以天然成分和持久功效悄然成为都市人的“防蚊卫士”。这款以艾草、薄荷、藿香为核心配方的香囊,不仅承载着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更以科学验证的驱蚊机制为现代生活注入一缕草本清香。
草本协同:三重防线构筑防蚊壁垒
艾草被誉为“温经散寒的天然卫士”,其性温的特质能驱散体内湿寒,而挥发性芳香物质(如桉油精)对蚊虫具有显著驱避作用。薄荷则凭借清凉透散的薄荷醇成分,既能舒缓皮肤瘙痒,又能通过干扰蚊虫嗅觉受体使其“迷路”。藿香则扮演“湿气克星”的角色,其化湿醒脾的功效可减少人体因湿热散发的吸引蚊虫的体味,从源头降低叮咬概率。三味药材通过科学配比,形成气味屏障、神经干扰与体味调节的立体防护网。
古法新用:香囊里的防蚊黑科技
中药香囊的防蚊原理并非玄学。现代研究证实,艾草中的桉叶素、薄荷的薄荷酮等成分能阻断蚊虫二氧化碳感知路径,使其难以定位人体。藿香中的广藿香烯则能中和汗液中的乳酸——这种蚊虫最爱的“信号分子”。与需反复涂抹的驱蚊液相比,香囊通过缓释作用维持48小时以上的有效防护,如同在周身设置“隐形蚊帐”。
场景全覆盖:从居家到户外的随身守护
无论是深夜加班的书房、晨间散步的公园,还是亲子露营的草地,中药香囊都能无缝融入生活场景。小巧的锦缎布袋可悬挂于背包、床头或车内,既不破坏空间美感,又能让药香自然扩散。对于儿童和孕妇等敏感人群,无酒精、无DEET(避蚊胺)的配方更显温和优势。一位户外爱好者反馈:“雨季徒步时佩戴香囊,周围队友频频被叮,自己却安然无恙——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辟秽’之力。”
文化赋能:一囊香草背后的东方智慧
香囊自古便是中医药“衣冠疗法”的载体,《本草纲目》记载“艾叶辟邪,薄荷醒神,藿香避秽”。如今,这款融合传统验方的产品正以现代设计语言重生:非遗刺绣工艺的外囊、可替换的内药包设计,既保留文化符号,又契合环保理念。正如一位中医专家所言:“防蚊只是表象,调和人体与环境的关系,才是中药香囊的深层价值。”
选择中药香囊,不仅是选择一种驱蚊方式,更是对健康生活美学的践行。在这个夏天,让草本芬芳成为你抵御蚊虫的优雅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