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是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的儿科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国立图书馆MEDLINE,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俄罗斯文摘杂志 (AJ) 等国际著名的检索系统收录。本刊从2009年起改为月刊,每月 15 日出版,每期 80 页,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内容以儿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并重,反映我国当代儿科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最新动态。辟有英文论著、中文论著(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儿童保健、疑难病研究)、临床经验、病例讨论、病例报告、社区医师园地、专家讲座、综述等栏目。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儿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者。中国标准刊号:ISSN l008-8830,CN 43-1301/R。欢迎全国各高等医学院校,各省、市、自治区、县医院和基层医疗单位,各级图书馆(室)、科技情报研究所及广大医务人员和医学科技人员订阅。每期定价12元,全年144元。邮发代号:42-188。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订阅或直接来函与本刊编辑部联系订阅。向本刊投稿一律通过网上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免审稿费,审稿周期短(4~8周)。投稿网址:http:// www.cjcp.org联系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  邮编:410008电话:0731-4327402;传真:0731-4327922;Email:ddek@vip.163.com                

中医揭秘:一天喝八杯水是误区?

时间:2025-05-16 10:01:31

在现代健康观念中,“一天喝八杯水”仿佛已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养生法则。然而,从中医的独特视角来审视,这一广为流传的说法或许并不完全准确,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错误的。中医强调人体的平衡与协调,对于水分的摄取和津液的调养有着更为细致和深入的理解。

中医理论中的津液,是一个涵盖范围更广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我们日常所理解的水分,还涉及到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产生的各种体液,如唾液、胃液、肠液等。这些津液在人体内起着滋养脏腑、润泽肌肤、润滑关节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水”在中医看来,只是补充津液的来源之一。

人体的津液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脾胃、肺、肾等多个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是津液生成的重要源泉。只有脾胃功能健全,才能将摄入的水谷精微转化为津液,并输送到全身各处。如果脾胃虚弱,即便大量饮水,也无法有效地将其转化为人体所需的津液,反而可能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水湿内停,出现身体困重、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状。

肺主宣发肃降,能够调节津液的输布。通过肺的呼吸作用,将津液向上向外输布,以滋润皮肤和毛发;同时,肺又将部分水液向下输送到肾和膀胱,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若肺气不足,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津液的输布就会受到影响,可能出现皮肤干燥、咳嗽无痰等问题。

肾则负责津液的排泄和调节。肾阳的蒸腾气化作用,能够使津液得以正常的排泄和分布。当肾阳不足时,会出现尿频、夜尿多等症状,这说明肾脏对津液的固摄和调节功能出现了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人,即使按照“一天喝八杯水”的标准饮水,仍然会感到口渴、皮肤干燥、咽喉干痛等。这可能是因为单纯的多喝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津液不足的问题。中医认为,津液不足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除了外界环境因素外,更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例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损伤阴液,导致虚火上炎,出现口干舌燥等症状。此时,单纯地多喝水往往无法缓解症状,反而可能会因为水的过量摄入而加重肾脏的负担。中医主张通过滋养阴液、调理脏腑的方法来补充津液。像一些具有滋阴生津作用的食物,如百合、银耳、雪梨等,以及中药中的麦冬、石斛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滋养人体的津液。

中医还强调根据个体的差异来调整饮水量。不同体质的人,对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体质偏寒的人,可能本身就阳气不足,运化水湿的能力较弱,过多饮水容易导致水湿内停;而体质偏热的人,虽然容易出现口渴的症状,但也不能盲目地大量喝水,以免伤及脾胃。

从中医角度来看,“一天喝八杯水”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的绝对标准。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津液的调养,通过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方式来维护脏腑功能的平衡,从而保证津液的正常生成和代谢。当出现津液不足或水湿内停等问题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寻求专业的中医建议,采取针对性的调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身体的健康和平衡。